生猛,两省疑似加入医用耗材大降价联盟!
10月11日,2018京津冀鲁辽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峰会在济南举行,期间五省市卫计委共签环渤海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其中一项重点就是促进五地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对接,实现价格等信息共享!
这无疑透露出一个信息:山东和辽宁将有极大可能加入京津冀耗材采购联盟,实现目录共享、联合议价,最低价联动调整!
联合采购各地开花,京津翼算独树一帜
各地跨区域联合采购联盟陆续涌出,已成为趋势。除京津冀联盟外,还有如“沪苏浙皖闽”的华东四省一市联盟、三明联盟、西部地区医用耗材采购合作联盟、粤鄂跨地区联合采购等。
但京津冀联盟有别于其他联盟的地方在于,三地是共用一个平台、彻底的统招统采!是真正意义上的带量采购!今年6月已正式实施京津冀跨区域联合采购,预计六大类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平均下降15%以上,每年可节省8亿元。
以量带价的方式,降低耗材价格,从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这一点上,京津冀联合采购走在前列。
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且行且摸索
但我们不可忽视,联合采购虽然能带来药械价格下降,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项目审核工作是老大难问题。主要由于现阶段国家缺乏统一的供应保障平台(数据库),同时,各跨区域联盟集中耗材采购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
第二,原先由于缺乏全国统一规范的医用耗材目录编码,品名、规格型号极度混乱,前期整理与后续管理困难。8月1日起,新版《分类目录》的落地,组织制定了医械通用名称术语指南,虽然无形中跨区域联盟集中采购的前期整理工作扫除了大量的整理、收集障碍,但还需要一定时间。
第三,指导性政策缺失。不同于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频频出台,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具体的上一次指导性政策还得追溯到2012年,其适应性,思路与操作差异值得商榷。不少省级联盟联合采购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状态!
如果参加降价集采,会不会二次议价?
不少医械生产企业对集采又爱又恨。
4大耗材跨省采购联盟,已经占据了全国过半的耗材市场,是一块大馍馍!对于医疗器械公司来说,实行联盟采购后,器械公司进入这些市场门槛降低,例如,西部联盟中,资质实行互认,器械企业只要在一省通过了认证,其资质可在其他各省通行。
但是,价格透明和随之而来的降价压力也对器械企业提出了挑战,另外,在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迭出的年代,乱象纷生。
“二次议价”,甚至“三次议价”;继“大处方”之后,又出现的“大检查”;以及骗保等。甚至有些医院不惜铤而走险强收回扣,并因此获罪。比如以往明令禁止的“二次议价”,已在安徽、福建、浙江、陕西、河南、湖北、重庆、湖南、宁夏等省份或明或暗推进试点。二次议价如果常态化,对医械生产企业而言,简直是噩耗,毕竟联合采购+二次议价,可能一降又降,降无止尽,利润的空间在不断压榨。
听说二次议价全面瓦解,是真是假?
9月,在医保局的官方口径中,在国家药品集采下,二次议价将不攻自破,上海一马当先,调整带量采购规则,严肃处理“二次议价”!
常理来说,一家或几家医疗机构之所以能够和药企二次议价就是因为医疗机构手中有用来二次议价的药品采购量。而随着国家药品集采真正落实带量采购,医疗机构用来二次议价的“量”将势必被压缩。同理可证,耗材集采后的二次议价这条路,即将走不通了!
但保不住,人家医院腰杆子硬,不排除强势医联体二次议价,最终形成”市场成交价”与采购价格有差距。
悬,但总要心怀希望,是不?!
医械汇观点
可以看到,集中采购、分类采购、带量采购、阳光采购目前是走了很多弯路,高值耗材集采领域也频频爆发令行业不快、械企不满、市场不服的诸多乱象。
但我们必须正视,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跟还是不跟,怎么跟,恐怕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医械人面临的纠结、紧迫问题。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